若大汗出后而大烦渴,是阳陷于内,急当滋阴,故用白虎加人参汤。若君火衰微不足以自守,风寒内侵于脏腑,必扶阳以御之,故温补是太阳伤寒之从治法。
动气在右,下之,则津液竭,咽干鼻燥,头眩心悸,宜竹叶石膏汤。此厥阴之下药,所以下无形之邪也。
表里俱虚,指妄汗下亡津液言。太阴伤寒,脉不沉细,而反浮缓,是阴中有阳,脉有胃气。
一、起手先立总纲一篇,令人开卷便知伤寒家脉症得失之大局矣。夫脉为血府,实由气行,长则气治,短则气病。
前条发汗后,脐下悸,是水邪欲乘虚而犯心,故君茯苓以正治之,则奔豚自不发。 发热恶寒发于阳,无热恶寒发于阴,是病之阴阳也,当列全论之首。
自王叔和编次,伤寒、杂病分为两书,于本论削去杂病。数本为热,而从浮见,则数为虚矣。